篇一 太阳升起的地方是(东)方。一年有(365或366)天,(12个)月。我国的全称叫(中华人民共和国)。
1、篇一 1两栖类的呼吸方式是 ___ 。 (A)A. 口咽式 B. 胸式 C. 腹式 D. 胸腹式 2下列生物中,身体不分节的是。(C)A、蚯蚓 B、蝗虫 C、蛔虫 D、蜈蚣 3新中国成立后,当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足(B)。
2、最早进入电影史册的《火车到站》、《水浇园丁》等有着某些简单情节的影片是由()摄制的。
3、篇一 草地在环境保护中具有(A)的重要作用。A.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B.吸收二氧化硫产生氧气 C.吸收一氧化碳产生氧气 2保护水环境,我们应该选择使用(B)洗衣粉。A.普通B.无磷C.廉价 居室中什么地方污染最重(C)。
4、(12)《青少年百科知识探究》是由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有限公司策划、中小学金钥匙科技竞赛组委会编辑的 (13)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构成了一条食物链。
5、这道题争议也最大,严格的说,选A和B,都是对的,但就本题来说,只有B是唯一正确的答案。
中国科学家首次到达北极是在( 1951)年,在北极确定科考站站址是在(1999)年7月28日黄河站,黄河站位于新奥尔松。世界上的沙漠是( 非 )洲的( 撒哈拉)大沙漠。
篇一 气象上把风的来向确定为风向。(对)下雨天,不要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躲雨。(对)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。(对)冷空气会造成气压下降。
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都要顺风,这样起飞速度快,降落迅速。 1在高山上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处温度太低,锅内热量散的很快。 未煮熟的豆浆中含有皀素、抗胰蛋白酶等害物质,不能喝。
下面是我整理的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,供大家参阅。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(一) 中小学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单选题 地震是地球( )物质运动的结果。 A、外部 B、地表 C、地核 D、内部 烈度和震级的区别( )。
选择题:一纳米是一米的( C ) , 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。 A 十万分之一 B 百万分之一 C十亿分之一 ( A )是海洋能发电的一种,但是它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、规模最大、技术较成熟的一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