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问道:“铁杵磨成针,能行吗?”老婆婆答道:“只需功夫深!”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,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.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,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.。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。不少40岁以上的人可能小学课本学过,此民间俗语来自李白的故事。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,学业未成,即弃去,“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‘欲作针。’太白感其意,还卒业”。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 出处:宋·祝穆《方舆胜览·眉州·磨针溪》: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,学业未成,即弃去,“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‘欲作针。’太白感其意,还卒业”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白被感动了,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原文:磨针溪,在眉州象耳山下。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,未成,弃去。过小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。问之,曰:“欲作针。”太白感其意,还卒业。媪自言姓武。
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,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。原文: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。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,还没有读完,就放弃离去了。
译文:磨针溪,在眉州的象耳山下。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,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。他路过一条小溪,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,(他感到奇怪)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。
yào chī rén jiān。铁杵磨针是一首著名的古诗,表达了坚持不懈、努力奋斗的精神。以下是对每句诗句的简要解析:铁杵磨成针:形容通过不断努力可以达到困难目标,即就像用铁杵磨成了一根针一样,需要耐心和毅力。
《铁杵成针》拼音版如下:磨针溪,在象耳山下。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,未成,弃去。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。问之,曰:“欲作针。”太白感其意,还卒业。mó zhēn xī,zài méi zhōu xiàng ěr shān xià。
拼音 mó zhēn xī,zài méi zhōu xiàng ěr shān xià。shì chuán lǐ tài bái dú shū shān zhōng,wèi chéng,qì qù。
寓意:世界上的事物,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,不能凭主观做事情。人不能死守教条。情况变了,解决问题的方法、手段也要随之变化,否则就会失败。告诫人们不能片面、静止、狭隘地看待问题。
叶公好龙 古代有个叶公,非常爱好龙,器物上画着龙,房屋上也刻着龙。真龙知道了,就到叶公家来,把头探进窗户。叶公一见,吓得面如土色,拔腿就跑。鸡鸣狗盗 战国时,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。
寓言故事中的四字词语有:画蛇添足、井底之蛙、狐假虎威、亡羊补牢、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[huà shé tiān zú]: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。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,非但无益,反而不合适。也比喻虚构事实,无中生有。